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爸妈不在家》(Ilo Ilo)观后感


新晋导演陈哲艺的电影《爸妈不在家》,不愠不火,诚恳老实地述说了一个九十年代金融风暴后新加坡的小家庭故事。我喜欢电影中的平实不煽情,偶有幽默,实实在在地将现实展示在观众眼前,令我想到了李安早期的《喜宴》,同行的友人也有同感。结局有一种豁然的光辉,尤其是家乐的改变,可是各种角色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活不也正如此么?

这是又一部非常本土化的新加坡电影,许多场面很像马来西亚,而一些怀旧片段(如《一场游戏一场梦》、家中的老式针车、“蛇粉”、鸡仔机、甚至杨雁雁的服装发型)也是新马人的九十年代集体回忆。杨雁雁自然不着痕迹的演技,确实有资格问鼎金马奖。反观近年兴起的许多马来西亚中文商业电影,时常要强调在地的马来西亚特色,却反而拍得矫揉造作(兼剧情空洞),这部电影非常值得借鉴。

主角是菲佣特丽莎,导演展示了平常不为人知的菲佣的生活及其心理活动,意在让人从另一角度认识时常被人漠视的群体中的个体(及其心理感受)。把特丽莎换成其他对象,我们是否也能够以这般角度来看待外劳,甚至一切我们本来不熟悉的群体?(譬如马来族群,同性恋者等)当一个群体只是群体的时候,他们是模糊的,因为模糊,偏见就只会越发根深蒂固,难以破除,由以产生一种想象中的恐惧。然而,当我们认识了这群体中的个体的时候,面目就开始清晰起来。原来群体的组成部分,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个体。我们是否还能够持以偏见来伤害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呢?

尽管电影不采明显的批判手段,从电影中却可以看到人们在追求金钱时的异化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之中,有谁能够轻易逃过这般异化的过程?剧中的爸爸如是,妈妈如是,特丽莎如是,就连家乐也难逃此般影响。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甚至世上许多国家都受制于资本主义,我们是否有想过自己已被金钱奴役成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电影平实的叙述,流出的是感人的情感,涌来的却是现实的可怕。



2014年1月4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