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导演陈哲艺的电影《爸妈不在家》,不愠不火,诚恳老 实地述说了一个九十年代金融风暴后新加坡的小家庭故事。 我喜欢电影中的平实不煽情,偶有幽默,实实在在地将现实 展示在观众眼前,令我想到了李安早期的《喜宴》,同行的 友人也有同感。结局有一种豁然的光辉,尤其是家乐的改变 ,可是各种角色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活不也正如此么?
这是又一部非常本土化的新加坡电影,许多场面很像马来西 亚,而一些怀旧片段(如《一场游戏一场梦》、家中的老式 针车、“蛇粉”、鸡仔机、甚至杨雁雁的服装发型)也是新 马人的九十年代集体回忆。杨雁雁自然不着痕迹的演技,确 实有资格问鼎金马奖。反观近年兴起的许多马来西亚中文商 业电影,时常要强调在地的马来西亚特色,却反而拍得矫揉 造作(兼剧情空洞),这部电影非常值得借鉴。
主角是菲佣特丽莎,导演展示了平常不为人知的菲佣的生活 及其心理活动,意在让人从另一角度认识时常被人漠视的群 体中的个体(及其心理感受)。把特丽莎换成其他对象,我们是否也能够以这般角度来看 待外劳,甚至一切我们本来不熟悉的群体?(譬如马来族群 ,同性恋者等)当一个群体只是群体的时候,他们是模糊的 ,因为模糊,偏见就只会越发根深蒂固,难以破除,由以产 生一种想象中的恐惧。然而,当我们认识了这群体中的个体 的时候,面目就开始清晰起来。原来群体的组成部分,也是 跟我们一样的个体。我们是否还能够持以偏见来伤害这些有 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呢?
尽管电影不采明显的批判手段,从电影中却可以看到人们在 追求金钱时的异化过程。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之中,有谁能够 轻易逃过这般异化的过程?剧中的爸爸如是,妈妈如是,特 丽莎如是,就连家乐也难逃此般影响。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我 们反思的,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甚至世上许多国家都受制于资 本主义,我们是否有想过自己已被金钱奴役成什么样的一种 状态?
电影平实的叙述,流出的是感人的情感,涌来的却是现实的 可怕。
这是又一部非常本土化的新加坡电影,许多场面很像马来西
主角是菲佣特丽莎,导演展示了平常不为人知的菲佣的生活
尽管电影不采明显的批判手段,从电影中却可以看到人们在
电影平实的叙述,流出的是感人的情感,涌来的却是现实的
2014年1月4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