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总爱伤春悲秋。
落叶,飘雨,湖波,夕阳,总能让少年人感到无比的惆怅、感伤。于是,就有人跳出来说,这不该是年轻人的心境,这是中年甚或老年人的专利。然而,我认为感伤的种子是打从人出生就种在人的心田里的。当“美”显现于眼前,人是无法拒绝的。而感伤就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美”,感伤自有她独特的魅力所在,既然老年人都无法把持得住地据为己有,少年人又有何能耐,拒“美”于千里之外呢?
就让我们——作为人—— 一同去追求“美”吧。
2012年1月19日
答卷时,我们总得在有限的时间,填上我们所懂的,或所记得的更多的答案,以取得更高的分数。可是,你懂得越多,或记得越多,时间永远不足。
仓促的人生岂不也如此?我们总想懂得更多,学得更多,以在人生攒积更多的知识,更高的生之分数。然而,死亡永远是每个人的time's up,“时辰到”的寂灭之声传入耳间,我们都要停笔。于是,我们只能幻想着天地间的永远无法悉数拥入胸怀的无量知识,消散于指尖之前。
2012年1月19日
读小说,就是把故事情节当作剧本,在脑海里拍成电影。
最后留存我脑中的,总是影像多于文字。
2012年1月14日
(一)
我们看见的,和苏轼看见的,都是同一个月亮。
月亮就这样夜复一夜,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却教晓世人无尽道理。
(二)
月亮并非永恒,
但在我的人生里,
在人类的文明里,
月亮已足以成为
永恒的象征。
2012年1月8日
大选的角力已经开始,
不管你有无察觉,
如今我们都已笼罩于双方阵线的计谋之中。
我们都被愚弄了,
然而就算看清这个事实,
我们还是要记得,
我们曾经被愚弄的……数十年。
2012年1月7日
有人说,中立思想是犬儒,必须要做出选择(选择站在哪一方)才行。村上春树在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所发表的《总是和鸡蛋站在同一边》这篇演讲,说出了他自己所做出的抉择——站在弱势的鸡蛋这一边。我认为,这是他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的抉择,这里的二元选择是强势的制度和弱势的群众,即暴政与公义,而村上所选的是公义。这一点我是极之认同的。然而最近,有人提出中立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呢?因为必须做出选择。什么选择?政治阵线的选择。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人,在暴政与公义面前,我们是无法中立的。就好像学者们做研究,尽管多么中立,具有人道主义的倾向是无可避免的。比如研究弃婴现象,学者们会提供减少弃婴的建议,而不会提供增加弃婴的建议,因为这是普世价值。然而在政治党派的选择上,你若非政治人物,你就必须选择某一党派/阵线吗?有人说,你非A即B,不支持反对派就是支持腐败的执政派,没有中立的余地。那么我就想问,如果我选择了反对派,反对派也有他腐败的地方,我就要死忠地支持吗?那不就是盲从吗?那么我们跟那些盲从执政派的又有何分别?中立之所以重要,是人民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懂得独立思考,不轻易受政客摆布。那么我们又回来以学者作为例子。如果学者是不能够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历史课本,学者的中立性之所以重要,因为他们的研究是在超越政治的基础上出发的,这是所有做研究与在大学接受着做研究训练的人都应该懂的基本常识。如果学者都得做出政治选择,那么学术的独立性何在?回到大学生,强调中立思想的重要,是要学生懂得独立思考,看清执政派与反对派之好坏,而不是盲从。当然,个人的选择并不应该被禁止,然而我们不能只成为人云亦云、盲从的愤青。如果要高喊学术自由,请先让自己的思想自由。
xxx xxx xxx
后来我想了想,配合这样的一个时期,提倡“不要中立”的立场是可以理解的。时间无多,人们的确要做出选择了。可能这一批人士就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方式,然而我认为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不应该保持这样的想法——舍弃中立。就现在这种时分,只能称之为权宜的谋略(strategy),让大家尽快做出抉择。
xxx xxx xxx
在此推荐一篇博客文章《颠狗乱吠: 思考思考:二元思维》:
“在《思考思考》里,作者(欧阳文风)称这种行为为‘人的惰性’。人们懒惰思考的原因是贪方便,有事只需要诉诸于权威。因为思考的结果可能会得出上面怪怪的结论(吸烟也许不是坏人,熬夜的人有可能是混蛋)人民不会独立思考并不是独立思考很困难复杂,而是人们懒惰。所以人们就方便得把事物分成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吸烟要么就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而且独立思考的结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2012年1月7日
听着与湖边蛙蝉声齐鸣的Sheeta's Decision,
望着倒映暗橘灯光的湖面与潺潺细流,
又时而仰视开阔而高远深邃的星空,
所谓浪漫不过如是。
2012年1月6日
记当夜于马大十二宿舍湖上桥随想
你道一声恭喜啊我道一声恭喜
恭喜什么呀老兄?
就恭喜
今年你还看到我啊我还见到你
“哦,原来你还在啊?”
恭喜恭喜!
理论是否要让路给现实呢?
就好比一粒苹果加一粒苹果等于两粒苹果,这是理论。但是,苹果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吃掉或腐烂掉。被吃掉或腐烂掉的苹果,不管几粒都好,终将归于零,不复存在。那么,一加一是否还等于二呢?我们是无法否定的。因为,世上的一些事情是不变的,我们姑且称之为真理。然而世人总是看不见真理,因为真理总是被现实的尘埃所遮掩的。那么,我们到底要屈服于现实的权宜,还是坚持拂清现实的积尘,找寻可见或可能此生难见的真理?
2012年1月1日
避开烦躁,避开喧哗,
五个人,一壶茶,
踏入末日年华。
2012年1月1日